法者,治之端也。
要成為一流的國際化城市,離不開一流法治環境的打造,更離不開法治政府的建設。
立于改革開放潮頭的深圳,深諳此中關鍵,始終將法治政府建設作為歷久彌新的重要工程,并在該領域一直保持“領跑者”姿態,先后發布國內首個法治政府建設指標體系、全國首創法律顧問制度、建設全國首個法治政府信息平臺等。
近年來,深圳不斷將法治政府建設縱深推進,堅持將政府行為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在依法履職、行政執法、行政復議等方面先行先試,持續深化行政權力監督,樹立新時代法治政府建設新標桿。
就在上月,“深圳市行政案件集中管轄改革”獲評第六屆“法治政府獎”,成為廣東省3個入選項目之一。去年,深圳出臺的法治政府指標體系2.0版本,也在全省法治考評中排名第一。
陽光透明執法,就是讓市民“看得見、心里明”。2021年9月2日,深圳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落地首日,龍華、坪山兩區率先以“街道辦事處”名義開出行政處罰決定書。
這源于深圳進一步推進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發布的《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街道綜合行政執法的公告》,明確將城市管理、規土監察、文化市場、房屋租賃等“17+1”類行政執法事項下放街道,推動街道以自己名義開展行政執法工作。行政執法權責和力量向基層延伸和下沉,讓基層曾經“看得見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見”的治理難題得以破解。
事實上,深圳近年來始終堅持探索更集約、更高效的綜合行政執法模式,包括完善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體制(含農業),組建市級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隊伍;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體制,組建市生態環境綜合執法支隊;完善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體制改革,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伍統一行使文化、文物、出版、廣播電影電視、旅游市場、體育行政執法職,以及完善市交通運輸綜合執法機構等。
接下來,深圳市司法局還將鼓勵各區探索推出職權事項學習包、執法事項聯絡專員、街道綜合執法隊員跟班學習以及業務骨干隨隊指導等多項新模式,不斷提升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對下放事項的實施能力。
在深圳,打開手機上的一個APP“i深圳”,市民和企業即可暢享全市政務服務,讓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快捷。
目前,“i深圳”APP已接入3個中直單位、43個市級單位和10個區級單位的8000余項服務,累計下載數超2100萬、注冊用戶數超1500萬。
而這恰與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下稱《綱要》)保持一致。與2015年出臺的綱要相比,新的《綱要》進一步突出對建設數字法治政府和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的要求。意味著在數字時代背景下,國家正加大力度推進對機構、職能、流程等進行再造的法治化進程,進一步消除“數據孤島”“算法濫用”等現象。
近年來,深圳加快推進信息化平臺建設和政務數據有序共享,完成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升級改造,推進跨部門、跨層級的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和數據交換共享,市直部門接入覆蓋率達91%,實現省、區、市三級平臺互聯互通,發布資源目錄累計13012類,信息指標項累計17萬余個,各單位共享數據總量達73億條。
同時,深入推進“互聯網+”監管執法。高質量完成深圳市行政執法信息系統和行政執法綜合管理監督系統的建設應用,錄入執法依據16.6萬條,職權事項信息(處罰、檢查、強制等)2.8萬多項,歸集執法數據464萬條。有序推進數據共享,積極化解各級執法部門“多頭錄入”“重復錄入”難題。
上月,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和鹽田區人民法院共同申報的“深圳市行政案件集中管轄改革”項目獲評第六屆“法治政府獎”。改革推動法院行政審判職能作用不斷加強,以行政審判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對群眾訴權保護更加充分。
在行政執法監督方面,深圳打造了市政府特邀行政執法監督員隊伍,邀請不同領域、不同身份類別的人開展重點領域監督活動。同時,還針對市場、交通等市民普遍關心關注的民生領域,創新性地開展直播式執法,通過網絡小視頻、直播平臺等方式,透明公開執法過程,創新外部監督機制。
“深圳執法工作‘敞開大門’,讓更多市民成為執法工作的監督者和參與者,讓我們切切實實感受到深圳這座城市的開放和自信?!弊鳛槭姓匮姓谭ūO督員之一,深圳市社會科學院政法研究所所長李朝暉如是評價。
行政復議方面,2021年,深圳行政復議體制迎來大變革——除實行垂直領導的行政機關、稅務和國家安全機關外,市、區兩級政府只保留一個行政復議機關,全市行政復議機關由原來的71家精簡為10家,即深圳市政府和福田、羅湖、鹽田、南山、寶安、龍崗、龍華、坪山、光明9個區政府。市民申請行政復議,只需找一個部門。
目前,深圳市司法局已率先建成深圳市行政復議辦案平臺。統一收案,統一承辦,讓行政復議更加獨立,公信力顯著提升。數據顯示,自2021年6月1日變革起,市復議辦共新收行政復議案件6282宗,案件量較去年同期增長約3.1倍,2021年全市新收復議案件首次過萬宗,這也意味著行政復議也越來越成為公民、企業解決行政爭議的首選。
(南方+客戶端)